热文:走进群众心里的“边关法庭”
基层人民法庭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既处在践行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近年来,茂林人民法庭紧紧围绕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突出重点领域抓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推动多元化解决纠纷向纵深发展,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该法庭2017年被四平中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三等功”,2019年获得吉林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践行司法为民,深入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近年来,茂林人民法庭针对辖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相邻纠纷多发的实际,经常深入村屯田间地头现场开展诉前调解,每年诉前调解各种矛盾纠纷百余起。服先镇天兴村、茂林镇三林村村民间的土地侵权纠纷、服先镇向阳村村民土地流转纠纷、堡石图社区的排涝损害纠纷等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为培树友善和睦、诚信守法的社会价值体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及时满足当事人的司法需求,法庭干警坚持司法调解“进家门”,针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上门提供服务,耐心细致地做好双方当事人调解工作,一心为当事人着想,免除当事人诉讼奔波之累。针对涉及金钱给付义务的个案,法庭力促双方和解,使得自愿撤诉案件在全部结案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很多当事人怒气冲冲地来,心平气和离开,也减轻了后续案件执行工作压力,实现了案结事了。近年来,诉讼案件调撤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
创建无讼村屯,坚持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茂林人民法庭以创建无讼村屯、无讼社区为目标,努力争取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引导辖区群众树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理念,坚持寓德治于法治,用法治促德治,通过发挥司法审判的道德指引、行为规范作用,所扶持创建的茂林镇宏盛村、服先镇农科村近两年无诉讼案件发生。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在偏远乡镇设置巡回审判点、开辟共享法庭,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法官进网格”,定期组织法官干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效对接,法官主动对接村屯,履行法律咨询、联动化解等职能,尽心竭力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
茂林人民法庭干警常年节假日不休,遇到有老百姓特地来庭咨询的,当即接待,予以答复处理,力争让每一位来访群众满意而归、让每一位来办事的群众办成事。针对涉及黑土地保护、坑农害农、劳动争议、物业合同纠纷、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营商环境等与民生相关诉讼事项,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简化群众办事流程,缩短办案时限,提供延伸服务。
致力服务大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茂林人民法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实抓细抓严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法庭干警下沉社区支援疫情防控,为织密疫情防控网、守护群众健康贡献法院力量。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当事人身在外省市的情况,茂林人民法庭积极依托现代审判技术手段和科技条件,通过远程视频庭审的方式,及时解决当事人之间的诉争,使案件双方当事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及成本。
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深入开展,茂林人民法庭每年定期深入走访慰问包保困难家庭,并送去节日祝福和慰问品。在走访过程中,每到一户,各包保帮扶责任人都与贫困户嘘寒问暖,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并仔细核对贫困户收入情况,就帮扶对象反馈的问题详细登记,落实解决措施。包保贫困户纷纷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在相关工作人员的有效落实中,衣食住行各方面情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强化普法宣传,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近年来,茂林人民法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真正做到普法内容接地气,普法活动有人气,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针对农村地区多发的各类民事纠纷典型案件,以“七走进”方式,深入村委调解普法、进村屯交流、进校园座谈、进企业送法、进机关宣讲、进网络讲法、进军营说法,开展经常性的送法下乡、普法大课堂、就案讲法活动,为群众送去多元化普法套餐。
通过定期开展就案讲法活动,重点在纠纷预防及化解上做文章,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实现乡村治理新目标,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毛思博 通讯员 刘宏峰 袁微 刘晴双辽市人民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