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丨康巴什区:悠悠地唱着最炫“民族风” 当前信息
康巴什区入选了第十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24个民族在这里相邻而居、共生共荣、团结奋斗。
(资料图)
漫步康巴什,大到建筑艺术、公园广场,小到街景小品、公共设施,哈达、马头琴、蒙古包等民族元素融入城市建设血脉之中,尽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使这里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有别于千城一面的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魅力之城。
在康巴什的城市中轴线上,几大文化建筑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每一个建筑造型设计中均体现了多种蒙元文化的符号和元素,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鄂尔多斯大剧院,造型取材于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男女的头饰,共有两个圆形和一个飘带组成,其中大圆为建筑主体,主要模拟鄂尔多斯妇女头戴,小圆模拟蒙古族男士帽子,由男士帽子的飘带与大圆连接形成共享大厅,整体设计新颖,建筑线条流畅而富于动感,彰显了歌舞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与鄂尔多斯大剧院相对的是鄂尔多斯博物馆,其造型独特,外观似一块饱经风雨磨砺侵蚀的磐石,象征鄂尔多斯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铜色的金属外表,记录着鄂尔多斯古老沧桑的草原文明。
比起鄂尔多斯博物馆的雄浑大气,旁边的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则以蒙古族三大历史巨著《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为设计造型,代表了鄂尔多斯蒙元文化的源远流长,整体建筑与环境层叠,仿佛卷页展开,体现了浓厚的书香文化韵味。
不得不说还有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其造型设计中融入了多种体现蒙元文化的符号和元素,入口会堂是个蒙古包造型,后面的1个大会堂和3个大展厅都是马鞍造型,广场则以蒙古族哈达为主要设计元素,象征着鄂尔多斯人民的热情好客,成为康巴什区乃至鄂尔多斯市对外展示、对外交流的新亮点,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同时,结合鄂尔多斯特有的蒙元文化、青铜文化和草原自然风貌,康巴什区精心打造升级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的主题公园,客观全景式地展现着康巴什的民族文化、自然景观。
在市民广场,“天驹行空”“草原母亲”“海纳百川”“闻名世界”“一代天骄”五座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雕塑位于广场的中心位置,雕塑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表现了崛起于马背上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气势,充分展示了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
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是一座以展示鄂尔多斯传统蒙古族婚礼以及中国传统婚礼和爱情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园内部分区域以十三座雕塑台为主线的表现蒙古族婚礼全过程的主题雕塑,分别为喜迎宾客、垂马娶亲、点火告知、路遇伙夫、闭门迎婿、求名问庚、分辫出嫁、母女惜别、送亲路上、圣火洗礼、跪拜公婆、奶茶飘香、婚礼庆典,13组雕塑群由北向南布局,将这场轰轰烈烈的婚礼推向最高潮,再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的喜庆场面。
康巴什区,一个承载诗与远方的城市,一片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热土,1.2万余名少数民族同胞在这里情同一家、守望相助,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正深深融入康巴什区各族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康巴什区悠悠地唱着最炫的“民族团结进步之风”。(文:冯静)
编辑:金华丰
校对:苏虹宇
审核:李臻昊
终审:纪杰峰
声明: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